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药英陈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药英陈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茵陈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?
茵陈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?
茵陈又称茵陈蒿,具有清利湿热、利胆退黄的功效,对湿温暑湿、黄疸尿少、湿疮瘙痒等有治疗作用。
茵陈是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的干燥地上部分,味苦、辛,药性微寒,归肝、胆、胃、脾经。茵陈煎汤熏洗患处,有治疗湿疹、皮肤瘙痒等的作用。现代研究发现,茵陈含香豆素、黄酮、挥发油等成分,具有保护肝脏、利胆、降血压、降血糖、调节血脂、解热、镇痛、抗炎、抗动脉粥样硬化、抗氧化、抑制病原微生物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。
茵陈的食用方法有以下几种:①煎汤服用;②与粳米煮粥食用;③还可与苦参等中药配伍泡酒饮用。
本内容由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药剂科 主任药师 欧阳荣审核
点这里,查看医生回答详情
茵陈有什么功效?
绵茵陈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?
绵茵陈即茵陈,具有清利湿热、利胆退黄的功效,对湿温暑湿、黄疸尿少、湿疮瘙痒等有治疗作用。
绵茵陈是菊科植物滨蒿或茵陈蒿春季幼苗高6〜10厘米时采收,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,除去杂质和老茎后干燥的地上部分,味苦、辛,药性微寒,归肝、胆、胃、脾经。绵茵陈煎汤熏洗患处,有治疗湿疹、皮肤瘙痒等的作用。
现代研究发现,绵茵陈含香豆素、黄酮、挥发油等成分,具有保护肝脏、利胆、调节血脂、解热、镇痛、抗炎、抗肿瘤、抗动脉粥样硬化、抗氧化、抑制病原微生物、增强免疫力等作用。
不过,蓄血发黄、血虚萎黄者需谨慎使用绵茵陈。另外,绵茵陈不可与氯霉素等药物同时服用。
本内容由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临床药学部 副主任药师 解皓审核
点这里,查看医生回答详情
茵陈又叫茵陈蒿、绵茵陈,是一味利湿退黄的中药,“主治风寒湿热邪气,热结黄疸”,(神农本草经)。茵陈性味苦微寒,寒能清热,苦能泻火、燥湿和通泄,故常用茵陈治由湿热引起的小便不利;茵陈归经于肝胆脾胃,故能治湿热引起的黄疸、癃闭、胁痛、胃脘痛等。
茵陈善清气分及脾胃湿热,为治黄疸之要药,既能治湿热蕴结肝胆所致的黄疸,又能治脾胃寒湿内阻所致的黄疸,煎汤外洗还能治湿疮、湿疹,止痒效果好。与栀子、黄柏同用,治阳黄;与附子、干姜同用治阴黄;与厚朴、猪苓、泽泻同用治湿重于热者。
以茵陈为主药的复方如茵陈蒿汤、及茵陈胃苓汤治湿热阳黄,对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黄疸在缩短病程、减轻症状及退黄等有明显效果。茵陈四逆汤(即四逆汤加茵陈),主治阴黄等证,黄色晦暗,身体困重,恶寒,口淡便溏、胸腹胀满,小便不利,大腹水肿。茵陈配蒲公英、大黄、柴胡、金钱草等治胆囊炎、胆石症属于湿热郁结者有效。但非湿热引起的发黄如血虚萎黄等应慎用茵陈。
茵陈从前主要是作为一种充饥的野菜,常吃茵陈还有很好的防病和保健作用,一般在立春之后就可以吃嫰的茵陈苗,可蒸着吃,凉拌吃,也可以煮粥喝。
茵陈,味苦,性平,微寒。
主要成分:含茵陈烯,茵陈酮,茵陈素,绿原酸,咖啡酸。
药理作用:有解热,利疸,抗菌(金黄色葡萄球菌),抗病毒(流感病毒),降脂(降低血清胆固醇和脂旦白)防止血管壁脂质沉积等作用。
临床应用:临床上,茵陈是治疗黄疸的主要药物:
1.治湿热黄疸:
黄疸初起,热重于湿,有发热,小便不利,便秘腹胀,脉弦数,配栀子,大黄,方如茵陈蒿汤;若湿重于热,有胸脘滿闷,头重身困,无便秘,但小便不利明显,脉濡缓,则配五苓散,方如茵陈五苓汤。(参考: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,胆囊炎等。)
2.治寒湿黄疸:有全身虚寒而夹湿者,配温里祛寒药如附子,干姜等,方如茵陈四逆散。(参考:慢性黄疸型肝炎,肝硬化等。)
3.作为柴胡的代用品用于清热。两者都能去肝胆实火,但茵陈药性较柔和,故凡平素阴虚而新有实热,可用茵陈代柴胡,以避柴胡之燥。
4.肝火感冒,流感初起,口苦,咽干,颈部筋酸痛,可用潘睦氏经验方:竹柴胡,龙胆草,杭菊,茵陈,甘草。煎水治疗(按体质配药量),效佳。
5.使用注意:虚黄(贫血,寄生虫病所致):面略黄带淡白,小便如常,口淡,脉弱,不是湿热所致,不宜用茵陈,宜用补中益气汤治疗,请鉴别之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药英陈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药英陈的功效与作用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