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医说血虚是什么意思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医说血虚是什么意思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气血不足中的气跟血指什么,气血不足会得病吗?
气血不足属于中医名词,所以要解释这里的气和血就要通过中医的角度去解读。以下全文都是以中医的角度论述!
中医认为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动力,当其不足和运行、输布失常,这就构成了人体的最基本的病理变化之一。
气
中医认为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、不断运动的、且肉眼看不见的一种极细微物质,在人体中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。
当气不足时中医将其表述为气虚,气虚时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减退,抗病能力下降,容易出现感冒,自汗,生长发育迟缓以及生殖功能低下等。气虚常常表现为懒的讲话,即便讲话声音也很低微,平时工作容易疲倦且没有力气等等。
血
中医认为血是循行于脉中,且富有营养和滋润作用的红色液态物质(是不是和西医说的血液很像?)。血能够在身体内营养滋润全身使面色红润,肌肉丰满壮实以及毛发光亮等。血还是人体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。
血不足即为血虚,血虚就会导致全身或局部失去濡养,功能活动减退,精神疲倦等,从而表现为面色、唇色以及指甲淡白,体形消瘦,失眠多梦,头晕健忘等。
中医认为气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,两者错综复杂,血虚往往会导致气少,即血虚常伴有气虚存在。
气血两虚
中医讲的气血,就是阴阳气,指的是正气,与之相对的是邪气。其中,气是生于肾中的元气,经三焦宣布于体表、脏腑,推动阴气流转、营养四肢百骸;血不仅是可见的血液,还包括一切水液性的阴性物质,是人体长养的物质来源,叫做阴气。正常状态下,人体是阴阳平衡的,气血不足就说明阴阳失衡,所有阴阳失衡的状态都可以视作病态,其表现特征就是病征。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这些病征四诊合参,把握病因病机,处方投药以诊疗,这个过程就是以药之偏性(寒热温凉、升降浮沉等阴阳偏性)纠正人体之阴阳失衡,从而达到起陈疴、拒新邪的诊疗效果。
这个问题还得从人下生谈起,人落生就带着真阴真阳而来到人间。先说阴,阴即血水,一身之营养;再说阳,阳即气,统帅一身之血水,是阴阳之重。人有气则生,无气则死。死人也虽体内有血但无气,故而死。由其可见,气为人身之贵!
如果气血两虚,即为血少气也少,故人会发生一系列病症。比如浑身乏力,神不守舍,上下肢无力,心脏病,神弪衰弱等等一切疾病。如果单纯气血两虚可服八珍丸,手脚冰凉者可服十全天补丸。如果真是阴阳两虚,实是危症,一般调理气血之药不能为功!
是指人体血管里的血和推动血液运行的气。气和血一阳一阴相生在人体血管,推功着人体功能运行。气虚者血虚,血虚者气必虚。气血不足者体弱,人体抵抗力也弱,时间长容易得病。不过气血不足一般都和脾胃功能差,或脾胃久病有关。当脾胃有病不能把吃的食物转化成血,土不生金,属金主气的肺得不到滋养,久了气虚。脾胃好的人没有气血不足现象。所以只要养好脾胃,气血不足就不是事,也不会有体虚贫血之证。
如何解释才能够让普通人听懂中医说的气血到底是什么?
通俗地说:
1.气:气,除了指人呼吸的大自然的空气外,还包括了人体的一切功能及动力的含义。病态时可出现气虚(即气不足,也就是功能不足)和气滞(即运行阻滞)。
2.血:血运行全身,有输送营养物质到各组织器官的作用。病理表现为血虚(即血的供应不足)和血瘀(血流瘀滞不畅而出现疼痛)。
气和血的关系宻切,血的生成和运行有赖于气的作用,而气的活动又有赖于血来维持。如气滞往往产生血瘀。因此,治疗上要互相兼顾,也要有所侧重。
气血分属于阴阳,中医以此阐述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,明确机体的阴阳偏胜(矛盾的转化)和气血的虚实,对疾病的预防,诊断和治疗有指导作用。
以上是我从事中西医结合对气血的通俗理解,供参考之。请雅正之。
网络图片。
中医说的血虚会感觉手脚冰凉吗?
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手凉原因,一种外寒引起的手足冷,多伴发寒战等外感情况;二种是阳虚表现。脾肾阳虚,这往往周身都有寒冷表现,遇热好转。三是阳郁情况。这类特点是四肢末端发冷,常常手足冷,而身体不冷。四是气虚血虚引起的。患者贫血或者甲低、中气不足等容易出现。但是并不是血虚就一定会有手足冷,血虚到一定程度还会出现血虚发热的情况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中医说血虚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医说血虚是什么意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