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孩儿参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孩儿参的功效与作用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太子参的功效有哪些?
中药中有许多参,人参、党参、太子参、玄参、苦参,除了本地的参,还有外来的西洋参,形形色色的参让大众挑花了眼。参古代写作“蔘”,简直就是按照人参画下来的一样。今天我们谈一谈另外一种参——太子参。
现代所用的太子参与古代不同,古代的太子参就是个头小的人参,因为个头比不了大人参,就如同大人参的孩子,于是就有了“太子”一称。现代所用的太子参并不是个小的人参,而是一种新型的参。因为擅长治疗小孩子的虚汗,所以又被称为“孩儿参”、“童参”。那么太子参究竟有什么功效呢?我们且在下文一谈。
太子参味道甘中带苦,既不寒,又不热,性质很平和,就像是一个刚出生的孩子,不哭不闹,还很爱笑,让人很喜欢。正是因为太子参像小孩子,所以力量比较小,比人参的补气力量小了很多,更没有大补元气的作用,也不会用于元气大脱,汗出如雨下的危及情况。
太子参有一定益气健脾的作用,可以治疗脾胃气虚。病人常常表现为短气、乏力、自汗出、消化能力差等,太子参可以加强脾胃的运转能力,使脾胃的消化功能增强,进而加速体内物质的代谢,使气血生成,进而补充人体的不足。
太子参不仅可以补气,同时可以养阴,阴就是体内的滋养物质,如同水一般。阴虚就会出现口燥咽干、皮肤干燥缺水等表现,损伤人体津液的因素有很多,高热、多汗、多尿等都会消耗津液,太子参就登上了自己的舞台。
如果是气阴两虚,用太子参最佳。但是太子参的力量过小,不能单独用于气血损伤过重,要配合黄芪、地黄这些力量强的补气滋阴药物,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。
太子参属于补气药的一种,《饮片新参》中说:“补脾肺元气,止汗生津,定虚悸。”在文献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中提到,治小儿出虚汗为佳。
本品气微,味微甘。以条粗,色黄白,无须根者为佳,生用。
具有补气养阴之功,本品既补脾,肺,心,三脏之阴,兼顾生津。其作用平和,较适宜小儿及热病之后,气阴两亏,倦怠自汗,饮食减少,口干少津而不受大补或温补的患者。常作为病后体虚的调补药。
脾气胃阴不足,食少倦怠,口干舌燥者,宜于山药,石斛等益脾气,养胃阴之品同用。气虚肺燥,咳嗽气短者,宜与南沙参,麦冬等补肺气,养胃阴之品同用。心之气阴两虚,心悸不眠,虚热汗多者,宜与五味子,酸枣仁等养心安神,敛汗之品同用。
另外,清代的太子参实为人参幼小者,非石竹科的太子参。石竹科太子参别名孩儿参。
我是康复科李医生,点击右上角关注我,远离亚健康,享受健康生活。
太子参的功效: 益气健脾。主治小儿病后虚弱、倦怠乏力、纳少口干、消瘦等病症。
【临床应用】
1) 治疗小儿虚汗。
2) 治疗小儿发热后体虚,不思进食。
3) 治疗成人病后体虚、纳少、乏力、心悸、口干。
【保健与食疗】
1. 太子参的食用与食疗
太子参淡淡的甘味,淡淡的好闻的清香,淡淡的颜色。
食疗可制作药膳、菜肴、汤肴、火锅、药酒、饮料、糕饼、糖果等。甜、酸均可相配。
2. 药膳
您好,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。太子参是国家卫健委药食同源名单中收录的品种,将它认定为既可入药,又可做保健食品的药材。南方地区喜欢用太子参做煲汤食用,提升营养价值。药用方面具有益气健脾,养阴清热的功效,针对脾胃虚弱,气阴不足兼有内热的人群较为合适,请注意,它益气补益的作用不及人参,养阴作用亦不如西洋参,但既能健脾益气,又能养阴清热,是其药性的亮点,太子参既不会出现误用人参出现的气火上升,口干舌燥的表现,也不会发生西洋参性寒伤脾引起腹泻腹胀的问题,它兼顾了人参与西洋参的不足,且药性温和柔润,在对证应用的前提下,无年龄阶段的限制,无论是老人或是儿童均可使用。
太子参又叫孩儿参,实际上,小一点的人参也被称作孩儿参,见过太子参的朋友会发现,它的外形与年份少的小人参非常接近,二者均呈纺锤长条形,且太子参也有细小的根须,人参被称作百草之王,太子参形似小人参的性状,犹如人参的孩子,帝王之子当然就是太子了。与常用补益的参类一样,太子参的作用部位是脾胃,具有强壮脾胃,益气养阴的功效,其功效作用与它的气味形质相关联,接下来,朱大夫结合中医药学理论,为您做全面准确的分析讲解。
★清补作用的太子参
- 太子参是石竹科植物,主产于我国的贵州省和福建省,目前,以种植品居多,笔者调查发现,山东省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大,市场占有率较高,各产区的太子参质量高低不同,贵州省的种植的太子参历史悠久,产地气候适宜,临床疗效较好,质量最为优质,堪称“道地药材”。
- 太子参的药用部位是地下的干燥块根,外观颜色淡黄白色,加工方式不同,使其颜色略有差别,烘干的太子参颜色鲜艳,呈金黄色,晒干的太子参颜色较暗,但质量较好,抓一把太子参用鼻子闻一闻,气味不大,口尝其味道略苦有回甘,从气味来看远不如人参,西洋参气味雄烈,补益作用亦不如二者。
★太子参功效作用原理
- ①药用部位为地下块根,根类入药的药材,具有向上升发的特性,这一点与其原植物的根茎的运动力量有关,根茎需要将地下养分水分上输送到地上的茎叶,阳升阴降,向上升发就是禀赋的阳的温热特性,阳与气相对应,太子参具有良好的益气的作用。
- 脾在人体的生理功能是运化饮食,同时将饮食运化的气血向上升发,叫做“脾主升清”,太子参的升发益气作用与脾相和,作用部位就是脾胃,且外形颜色色黄白,黄入脾胃,白入肺,以上均提示其具有补益脾肺之气的功效。
- ②太子参气味不大,《内经》说“气为阳,味为阴”,气是鼻子闻到的味道,味是口尝的味道,人参气与味具大,所以补益作用较强,太子参气味较小,虽然有益气健脾的作用,但气为阳,专注于补气方面就不如气味雄烈的人参力量强。
- 太子参味道甘苦,甘甜味道能够补益,作用部位是脾胃,这一点加强了它健脾益气的功效,苦味在酸苦甘辛咸五味中属于清泄的味道,老百姓说苦能泄火,《内经》讲“酸苦涌泄为阴”,阴代表寒凉的意思,苦味的太子参具有微寒清火的特性,同时苦能养阴,防止内火伤及津液,因为津液是水,水归类到阴的部分。
- 太子参以苦甘微寒的药性,健脾清热的功效,对应于脾虚胃热或脾虚食积两种临床常见的证型,脾虚胃热是胃火偏大兼有脾虚的问题,多见于脾虚的病理基础,同时饮食不节,喜欢吃辛辣食物,造成胃肠积热,症状上以食少腹胀,乏力气短,四肢无力,口臭便干或者容易饥饿,食量较大却形体消瘦,食后腹泻,伴有口舌生疮,舌红脉弱。
- 脾虚食积多见于儿童,多因饮食不节制,饥饱无度,造成的脾胃功能受损,继而饮食积滞,食积生热,引起脾虚兼有食积胃火的表现,如嗳气打嗝,干呕腹胀,便秘口臭,不爱吃饭,舌苔厚腻。
- 上述问题需要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,斟酌病情是否适用太子参不可自行滥用。
★总结
太子参均有健脾益气,养阴清热的功效作用,在众多补益的药性中,显得尤为全面,虽然补益力量不大,清热力量亦不大,但既能补益又能清热的作用实属罕见,众所周知,人参补益,药性却偏热,西洋参养阴清热,补益脾胃的力量却不强。太子参的功效与脾胃虚弱兼有津液不足,内火较大的病证相对应,平和的药性使其作用较为温和,配伍使用得到,多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。
朱大夫提示太子参的功效虽好,在治疗疾病时也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指导使用,不可自行滥用以免延误病情。
★最后,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!
备注:大家好,我是中医朱旭阳,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,结合个人经验,图片来源于网络!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孩儿参的功效与作用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孩儿参的功效与作用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